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筑梦职普融通新篇 迁安职教中心两大基地揭牌:以匠心铸阶梯 让每个孩子看见职业未来

筑梦职普融通新篇 迁安职教中心两大基地揭牌:以匠心铸阶梯 让每个孩子看见职业未来

2025/04/10
浏览量:

揭牌仪式

迁安市中小学职业体验基地 职特融合实践基地

        “薪火传匠心,融通向未来”,4月8日,迁安市中小学职业体验基地暨职特融合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迁安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迁安市技师学院)隆重举行。这是迁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是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实践,更是推动普职融通、职特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举措。

        唐山市教育局高教职成科科长王娜、迁安市教育局局长玄海波、迁安市教研训中心副主任杨晓刚、迁安市职教中心党委书记李爽、常务副校长郑立冬等相关领导出席。揭牌仪式由迁安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张新松主持,迁安市第二初级中学、第一实验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师生代表,以及迁安职教中心师生代表等百余人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多年来,迁安职教中心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深耕职业教育沃土。学校紧跟迁安产业升级步伐,建成了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两大基地的建设,正是将优质职教资源转化为社会服务的主动探索。学校在校内外打造了机械加工、电气控制、平面设计、幼儿保育、非遗传承、现代农业六大职业体验基地,构建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职业启蒙平台。各基地体验以参观实训为核心,辅以理论讲解,让中小学生沉浸式感受职业氛围,触摸职业脉搏,帮助他们了解职业的多样性与价值,构建职业认知,树立职业理想,为未来的学业规划、职业选择埋下“兴趣的种子”,筑牢终身职业发展根基。

        职特融合实践基地为特教学生精心打造了手工制作、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等体验项目,既有现代技术的前沿探索,也有传统文化的匠心传承,更有针对特教学生的个性化课程设计。通过技能培训赋予他们自立自强的能力,实现“以技赋能、融入社会”的温暖愿景。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体验中找到兴趣点、发现自身价值,让职业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孩子成长的道路”。迁安职教中心党委书记李爽在致辞中指出,基地所有项目均对标真实职业场景,如机械加工基地直接对接本地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标准,非遗文化传承的手工剪纸可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真正实现“在实践中认知职业,在体验中建立认同”。李爽书记表示:职业教育“大有可为”,更需“主动作为”。未来,我校将以两大基地为依托,开发更多符合学生需求的优质课程,完善“职普融通、职特融合”的育人机制,与各中小学、特教学校紧密协作,共同构建从职业启蒙到实践赋能全面贯通的立体化职业启蒙教育生态,让迁安的职业启蒙教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闪亮名片。

        揭牌仪式上,唐山市教育局高教职成科王娜科长指出:迁安市率先打造双基地,既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创新实践,也是推动职教与普教、特教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双基地的建设,能够通过“职业体验教育”打破学段壁垒,让中小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建构职业认知,在一个个项目实践里,悄然播撒下工匠精神的种子;能够通过“职特融合”搭建成长立交桥,让特教学生在技能锤炼中增强生存本领,为他们铺就一条融入社会的发展之路。希望迁安市以基地成立为新起点,进一步深化融通发展,努力将基地打造成为人才成长的“梦工厂”、职教改革的“样板间”。

        迁安市教育局局长玄海波在总结讲话中说: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小学阶段正是职业意识觉醒、职业兴趣萌芽的关键期。今天两大基地的成立,既是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支持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战略部署,更是迁安教育践行“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生动诠释。基地将成为中小学职业启蒙的“孵化器”,特殊教育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的“练兵场”,更是连接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桥梁”。他希望两大基地以“融合”为核,构建多元育人体系;以“实践”为桥,培育匠心人才;以“责任”为基,夯实发展支撑。教育局将统筹资源,建立常态化保障机制;职教中心要高标准建设基地,完善设施、优化课程;全市各中小学及特教学校要主动对接,将职业体验纳入培养体系,为每个孩子搭建成长舞台,为迁安培育更多“技能强市”的建设者!

        随后,在全体在场人员的见证下,唐山市教育局王娜科长与迁安市教育局玄海波局长共同为“迁安市中小学职业体验基地”揭牌;迁安市教研训中心副主任杨晓刚与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朱晓峰则为“职特融合实践基地”揭牌。当红色绸布揭开,“迁安市中小学职业体验基地”“迁安市职特融合实践基地”两块牌匾熠熠生辉,标志着迁安职教中心正式肩负起“为基础教育播撒职业启蒙火种,为特殊教育搭建技能成才桥梁”的双重使命。

        仪式结束后,充满期待的体验之旅在各基地热烈展开,处处涌动着实践育人的活力:茶艺室内,中小学生围坐古雅茶台,看非遗传承人执壶注水,茶汤在青瓷盏中流转如琥珀,方知“一器一茶皆学问”;乡村振兴孵创中心里,中小学生们了解着农业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品尝着绿色可口的草莓、西红柿,惊叹着“原来农业新模式藏着这么多科技门道”;机械实训楼内,3D打印设备蓝光闪烁,初中生紧盯自己设计的作品层层成型,取下时轻触仍带温度的零件,第一次真切触摸到智能制造的质感;非遗剪纸工作坊中,小学生在传承人指导下捏紧剪刀,红纸碎屑簌簌落桌,当歪歪扭扭的“年年有鱼”终于成型,举着作品蹦跳的身影里满是对传统技艺的新奇与热爱。职特融合餐饮实训室中,特教学生在老师手把手示范下折叠餐巾,专注调整每一道褶皱,当立体的“百合花”在掌心绽放,唇角的微笑写满对职业技能的认同与自信。活动最后,全体人员在实训楼前合影,阳光掠过学生手中的3D打印零件、剪纸手作,将此刻的探索与成长定格成教育最美的注脚——每个专注的眼神、每声惊喜的感叹,都在为未来的职业梦想悄然筑基。

        这是迁安职教中心的教育初心,更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担当:搭建普职融通的“枢纽站”,深耕职特融合的“试验田”。当职业启蒙的薪火在滦河之畔燃起,我们相信,这场关于“成长与可能”的探索,终将在燕赵大地上书写出更壮阔的教育篇章。



供稿:培训处

编辑:杨 静   杨 航

校对:马 骥

责编:凌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