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从教二十六载,我迎来职业生涯的温暖转折——从职中毕业启航,在成教多年历练后,如今重新回到这片熟悉的校园工作。梦想恰似一个圆,自此处出发,终又回归原点。不同的是,这一次,我的身份已从当年的学子,蜕变成为如今的授课教师。
真情传递 爱在心间
学校的“青蓝工程”让我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关怀与切实支持。它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我这名 “老教龄、新岗位” 的教师,提供了汲取养分、校准方向、涤荡心灵的宝贵机会。
我担任 25 届新生的政治课教学,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期待,让我倍感荣幸的同时,也深知肩头责任重大。虽有 26 年教龄,但一线中职教学尚属首次,我常以 “大龄新教师” 自嘲,唯恐难以适应教学任务。
作为教学新人,教研组同事给予我无私帮助:毫无保留地分享教学资料、课件资源,悉心传授中职教学经验。准备新教师听课时,大家主动帮我修改课件、演示课堂流程、模拟试讲,精准指出问题卡点并给出优化建议;系部刘德银主任和刘会芳老师听课后,专门组织研讨,肯定我的付出,明确需要提升的方向。
这些温暖与感动让我明白,我并非孤军奋战,身后有一个强大、友善、奋进的团队。这份坚实的支持,极大增强了我的信心,驱散了初来乍到的迷茫与不安。我渴望向身边每一位优秀者学习,尽快融入这个温暖有爱的大家庭。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身份的转变不仅是工作单位的变更,更是文化认同与情感归属的重新建构。我深知,真正的融入需要主动作为、真诚付出。作为 “新教师”,我积极向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请教,与学生建立信任与理解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支持。
课堂上,我充分发挥 “大思政课” 导向作用:突出职中学生社会适应性强、动手能力突出的优势,帮他们树立自信;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案例,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鼓励他们扎实学好专业技能,不负新时代的青春年华。让思政课与时代同向、与现实同频、与实践同行,真正实现 “启智润心”“传道授业”,不负学校重托、家长期望与学子青春。
笃行不怠 行远自弥
作为有着 26 年教龄的教师,我将在新环境中永葆教育初心,时刻谨记 “老教龄” 不能有 “老思维”,必须持续学习、勇于突破。我会把压力转化为精进的动力,把培训所得转化为课堂实践的实效,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真挚的情感,全身心投入新岗位。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未来日子里,我会保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信心,坚守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的恒心,秉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的决心,将理想、热情与力量填入行囊,提灯引路,微光前行。
供稿:装备制造工程系
编辑:杨 静 杨 航
校对:马 骥
责编:凌 凡